本网讯(通讯员 胡瑞夫 贾天琦)夏日骄阳洒满乡村田野,也照亮了计算机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奋斗之路。2025 年 7 月 27 日至 7 月 31 日,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研智兴乡”志愿服务团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奔赴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小沟村,聚焦乡村实际需求,通过党建引领、服务基层、维护设施、科技下乡等多元服务,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助农篇章,用实践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注活力
四位志愿服务团成员首先来到小沟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鲜红的队旗在门前迎风飘扬,队员们与乡村干部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乡村现状及建设发展需求,队员集中研讨实践方向,动态调整实践方案,共同开启此次实践征程。这里不仅是基层工作的前沿阵地,更是城乡沟通的坚实桥梁。队员们难掩激动与期待,根据志愿服务计划迅速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

服务基层:技术专长解难题
在服务中心的办公区域,队员胡瑞夫专注地坐在电脑前处理各项事务工作。墙上 “为人民服务” 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他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引。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胡瑞夫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协助乡村干部维护办公系统、整理各类工作资料,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能力。面对繁杂的系统维护工作,他始终保持耐心与细致,每一次系统调试、每一份数据核对,都凝聚着他对乡村工作的认真态度,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青春使命,让 “为人民服务” 的誓言在基层落地生根、掷地有声。

设施维护:高温酷暑迎挑战
户外烈日炎炎,队员周汉文主动承担起乡村基础设施检修工作。他攀爬电杆、检查设备、调试线路。面对高温酷暑的挑战没有丝毫退缩,每一个动作都专业而认真。他深知,自己手中调试的不仅是线路,更是乡村向 “智慧化” 迈进的希望。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但看到设备正常运行、线路通畅,周汉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用青春汗水为乡村发展浇灌希望,让科技红利切实润泽乡土。

科技下乡:AI科技便民行
“大叔,要是有监控能让您远程看到家里老人,您觉得实用吗?”、“阿姨,如果有 AI 设备帮忙照看生活,您希望它有哪些功能呀?” 在村民家中,队员吴南昊正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围绕乡村 AI 应用需求展开调研,通过亲切的交流与村民探讨 AI 技术助力乡村生活的可能性,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他带着团队精心开发的微信小程序,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地向村民们讲解小程序的各项功能,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进行信息查询、线上办事等操作。遇到理解有困难的村民,他便反复演示、细致讲解,直到村民能够熟练使用,让乡村的烟火气中多了几分科技的温度。吴南昊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与认可。

实践期间,队员们不仅面临着高温天气、工作繁琐等挑战,更在与乡村的深度接触中收获了成长与温暖。这段实践经历,也成为课堂之外最生动的 “教材”,让青春在乡村实践的磨砺中淬火成钢,也让队员们更加坚信,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这支实践团队的暑期乡村行,是青春与乡土的美好邂逅,更是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今后学院也将继续鼓励研究生们不断深耕专业领域,主动奔赴基层一线,让青春在服务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更多温暖而有力量的助农故事。

(审稿 卢涛 李琪娜 李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