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人才培养
  • 招生就业
  • 科学研究
  • 学生事务
  • 交流合作
  • 校友

学院之星|国奖风采--陈国攀:我愿端坐荒野,仰望星河璀璨。

 

 


“我曾有个梦想:有个夜晚我能烧掉所有记忆,让梦从此透明,有个早晨我能扔掉所有昨天,让脚步轻盈。”

人物介绍:

陈国攀,中共预备党员,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数字媒体技术2班,全能型选手,涉猎文、史、艺、体等多个领域,综合成绩连续两年位列院系前二,先后担任十项学生职位,获全国二等奖一项、省级奖项十一项,校级奖项十八项,参与今日头条创作营获得三百万推荐量取得新人第一。

学科——触底反弹,打破边界:

初入工大,因个人身体原因,难以适应大学课堂和作息模式。不求一路高歌,只求四平八稳,安然四年。虽然生活事与愿违,但总会有不期而遇的幸运,先后遇到三位贵人:

第一位贵人是辅导员还萍老师,是她帮助我扣好了大学的第一颗扣子,初入大学时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大学的生活基调,19级是还老师带的第一批学生,我有幸成为辅导员助理,这段时期,还老师对工作、对生活、对学生的态度深深地感染和激励了我,让我一扫阴霾,积极面对生活。

第二位贵人是前班主任刘军老师,我曾经在临近春节时咨询过刘老师一个问题:“我们学计算机为什么要学物理等一些课程?”本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问题,却接到了刘老师的一通电话,刘老师用半个小时讲述为什么要学物理以及计算机和物理之间的关系,也正因此,我选择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后续的求学途中敢于打破学科边界,多元思考。

第三位贵人是光能数理学院的张昱老师,张老师对我的影响最为深远,张老师教授我大学物理实验,当时是居家实验,是张老师在数百份报告中选中了我,在返校后,为我和另一位同学提供材料、经费和实验室,成就了我大学期间的第一个项目《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智能系统》,并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该项目后来也申报了武汉工程大学第十六期校长基金,取得了第六届“源鑫圆”杯湖北省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二十三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武汉工程大学首届教职工创新创业比赛校三等奖,同样是在这个实验室,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也诞生了ONER师生团队。

在三位老师的影响下,短短两年时间,我先后担任十项学生工作,取得三十三项院级及以上奖项和荣誉,综合成绩大一学年全院第一、大二学年全院第二。也正因如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多与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们多沟通,能够牢记:生活,从来都不是一番风顺,但要满怀期待,总有一盏灯火为你点亮。

生活——服务集体,志愿奉献:

军训期间,因具备三年练习军体拳的经验,毛遂自荐,与教官一起指导一百余人学习军体拳;作为班级的团支书和副班长,秉承充实生活、减轻压力、提高第二课堂成绩的理念,积极为同学服务,组织开展了多项支部趣味活动,所带支部评校级活力团支部的荣誉作为学生干部配合老师进行查寝慰问、晚自习检查等活动,参与组织寝室文化节、中秋嘉年华、母亲节、十一国庆升旗新生团课等活动,发表院级推文多篇。

疫情期间,因没能成为一名前线志愿者而深感遗憾,便通过各类诗文比赛为英雄发声,参加今日头条创作营,短时间内迅速取得三百万推荐量,获得今日头条校园计划新人第一名。大二下学期,应邀加入武汉工程大学“许愿计划”项目组,担任策划书编写工作。本项目致力于为宁夏盐池县儿童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云支教服务,目前已为宁夏盐池县儿童提供超过4万个小时的支教服务,具备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在此对各位感兴趣的同学发出诚挚邀请,让我们一起为宁夏盐池县儿童贡献一份力量

人生——多元并发,开拓思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星辰大海、诗和远方也一直是我所追寻的,桂花载酒,携伴同游,从少时起,每年我都会随家人或朋友出门旅游,我曾去神农架探寻野人踪迹的传说,去过青海茶卡盐湖流连天空之境的绝美,去过云南丽江漫步茶马古道的韵律……

我一直认为玩分三境:

第一境,为玩而玩,此境过于随意;

第二镜,为学而玩,此境过于刻意;

第三境:寓学于玩,此境最为适宜。

我曾接触过中华史,读过二十四史,写过诗文,填过词曲,练过长跑和体能,这学期开始接触摄影领域,除此之外,我还涉猎其他多个领域,这些技能和兴趣或许单拎出来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通过将彼此联系起来,在“玩”中去相互感悟与提升,例如:通过长途旅行来训练体能,通过当向导来学习各地特色,通过诗文词曲来感悟历史……生活一半是苟且,一半是清欢,多元发展不仅能为生活加点糖,也能让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上一条:学院之星|国奖风采--许巍: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下一条:学院之星|国奖风采--徐志坚:一杯茶,一套题,从早到晚搞学习

关闭

  • 地址 / 中国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一路206号

  • 邮编 / 430205

  • 版权所有 /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

copyright 1997-2022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